抗大舊址是抗日戰爭的見證和紀念。它們承載著抗戰時期的歷史記憶,對于銘記歷史、警示后人具有重要意義。抗大舊址是中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,代表著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精神和對和平與正義的追求。
設計內容主要包括抗大舊址建筑改造、景觀綠化、周邊環境提升、標識標牌以及夜景亮化設計等內容。
設計力圖保護村落的原生美感,尊重現狀的空間形態村落肌理與建筑風貌。通過“微改造,精提升”的手法有效提升村莊的整體服務功能延續當地的特色紅色文化。將石屋建筑更新分為維護、整修和重建三個層級,整體保護,局部改造,因地制宜利用周邊民房,在保留部分毛石砌筑的傳統民居基礎上,通過空間再塑與建筑營造,形成其個性和識別度。設計過程對于新與舊、真實性與裝飾性的關系進行探討,建筑材料上選用紅色耐候鋼呼應寨上村的紅色文化,銘記寨上村發展的光輝歷史歲月。
![](http://www.518510.com/uploads/20240228/90a770e9fdf299a970bd7816f1b8f22d.jpg)
改造解說:
1、原始修復改造
原始修復改造包括建筑周邊景觀提升和建筑外立面美化,檢查石墻、屋架、屋頂等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,注重保護傳統石屋的特色,選用環保、耐用的材料,在保證居住品質的同時,盡可能地保留這些寶貴的歷史元素的同時,提升舊址的建筑品質和外觀效果,吸引更多游客的關注和參觀;
結合地形地貌,規劃合理的景觀布局,提升石屋的整體美感,如綠化、景觀等,營造宜人的游覽環境。
2、就地取材翻新
石屋就地取材翻新是一種具有生態、環保、經濟等多重效益的發展模式。使用當地的石頭、木材等材料進行加固和裝飾,確保翻新后的石屋能夠長期使用。
3、不達標建筑重修
老舊石屋重建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升居住條件,還在于保護傳統文化和歷史遺產。對場地中的不達標建筑進行拆除重建,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相結合,打造主客共享、情景交融的特色旅居環境。
4、沉浸式展覽室
(1)設計合適的展示空間和陳列方式 (2)創新展示手法提升游客體驗
考慮游客的觀賞感受和參與性,設計互動展示方式,提升游客的體驗;利用現代科技手段,如虛擬現實、增強現實等,使游客更加沉浸式地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。設計多樣化的展示形式,如音頻導覽、視頻展示等,提升游客的參觀體驗;結合教育功能,設計合適的展示內容和解說方式,使游客能夠深入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和意義。
5、民宿改造
傳統民宿:追求原始化,保持最初始的形態;將以"客棧、家庭旅館、青年旅館"等形式存在。
精品民宿:追求高端化,向高服務、奢華小資式發展:以"奢華型民宿、主題型民宿、復合型民宿"為突出。
舊址小院改造提升效果展示:
軍事拓展基地效果展示:
改造民宿效果展示: